用无人机在工地勘探土地

来源:集思勘测 时间:2025年09月12日 浏览:41

在工地勘探土地时,无人机凭借高效、灵活、低成本等优势,已成为传统勘探方式的重要补充甚至替代方案。其应用场景、操作流程及核心价值如下:

一、无人机工地土地勘探的核心应用场景

地形与地貌测绘

通过搭载高清相机、激光雷达(LiDAR)或 RTK-GPS 模块,快速获取工地三维地形数据,生成等高线图、数字高程模型(DEM)、数字地表模型(DSM)等,精准测算土方量、坡度、坡向等关键参数,为场地平整、基坑开挖、土方平衡提供数据支持。

例:某新建厂区通过无人机测绘,3 天内完成 50 万平方米场地的土方量计算,精度达 ±5cm,远超人工测算效率(传统方法需 2 周以上)。

场地现状与边界确认

航拍工地及周边环境,清晰标注土地权属边界、现有建筑物、构筑物、植被、管线走向等,避免因边界模糊引发纠纷,同时为施工总平面布置提供依据。

结合 GIS 系统,可叠加规划图纸,直观对比 “现状” 与 “规划” 差异,提前发现场地内障碍物(如地下管线、古树)。

施工进度监控与合规性检查

定期(如每周)航拍工地,通过时序影像对比,分析各区域施工进度(如地基处理、主体结构施工),是否符合计划节点。

检查工地是否违规占用红线外土地、是否按环评要求设置围挡 / 防尘措施等,辅助监理和监管部门高效履职。

安全与风险排查

对高边坡、深基坑、脚手架等高危区域进行航拍巡检,识别裂缝、沉降、变形等隐患,替代人工进入危险区域作业,降低安全风险。

暴雨后通过无人机查看场地积水、边坡稳定性,评估地质灾害(如滑坡、坍塌)风险。

二、无人机勘探的操作流程

前期准备

任务规划:明确勘探范围、精度要求(如 1:500 地形图)、数据类型(影像 / 点云),使用专业软件(如 DJI Pilot、Pix4D Capture)规划飞行航线(常采用 “网格状” 或 “环绕式”)。

设备检查:根据任务选择无人机(多旋翼为主,如大疆 Matrice 350 RTK)、传感器(相机 / LiDAR)、电池(确保续航覆盖任务区域),校准 GPS 和 IMU(惯性测量单元)。

环境评估:确认天气(风速<6 级、无雷雨)、空域权限(向当地空管部门申请备案)、场地障碍物(如高压线、塔吊)。

数据采集

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主飞行,实时回传影像或点云数据,操作员监控飞行状态,避免信号丢失或碰撞。

关键区域(如复杂地形、边界线)可手动补拍,确保数据完整性。

数据处理与分析

影像数据:通过建模软件(如 Pix4D、ContextCapture)拼接生成 orthomosaic(正射影像)、三维模型,提取坐标、面积、体积等信息。

点云数据(LiDAR):利用 LiDAR360、CloudCompare 等软件去噪、分类,生成高精度 DEM 和三维地形模型,适合密林、复杂地形区域。

成果输出: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出为 CAD、GIS 兼容格式(如 DWG、SHP),或生成可视化报告(含三维模型、土方量计算表)。

成果应用

向设计方提供地形数据用于施工图设计,向施工方提供土方量测算表指导开挖 / 回填,向管理方提供进度对比图跟踪项目进展。

转载:互联网

© 2018 海南集思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 琼ICP备18000958号-1 技术支持:易讯天空